2015年,由刘德华主演的《失孤》上映,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,也让观众对拐卖妇女儿童这一社会现象产生了强烈的反思。
6年之后,《失孤》的原型郭刚堂终于找到了当初被拐卖的儿子郭振,24年的寻子之路,50万公里的路程,报废掉的10辆摩托车,终于有了一个不算圆满的“圆满结局”。
而当年拐卖郭振的人贩子,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,被绳之於法,等待它的,将是法律的制裁。
01
得知郭刚堂找到儿子的消息之后,天王刘德华特意录制了一段视频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,也表达了对这对久别重逢的父子俩的祝福。
郭刚堂也录制了视频,对天王的祝福表示感谢,也感谢一路行来,刘德华对这件事的关注和支持。
但接下来,亲生儿子郭振的举动,却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。郭振打算留在养父母身边。原因嘛,也很简单:养父母如今年事已高,对郭振也有养育之恩,需要人来照顾。这些年来,供他上大学,毕业之后,还有了一份相对比较体面的教师工作。
站在郭振的角度上来说,这种选择无可厚非,似乎也颇符合传统的孝道,养父母虽然并非亲生父母,但却是也有过付出,值得尊敬。
但从郭振亲生父母这一方来看待问题的话,又是多么的不公平。24年,郭刚堂为了找到被拐卖的孩子,历经千辛万苦,从27岁到51岁,一个年轻的大小伙子,一直寻找至头发花白,其间的疼痛与辛酸,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同身受。
网友多是为郭刚堂鸣不平,开始谴责郭振这是在“认贼作父”,所谓没有买卖,就没有伤害,如果不是当初郭振的养父母作为买卖一方参与了拐卖,或许就不会缔造郭刚堂的悲剧。
但也有人对郭振的选择表示理解,毕竟人是感情的动物,被拐卖的那时候,年纪还小,被卖到养父母家之后,日久生情,并且养父母对他还不错,也没虐待,没打说,感情胜过亲生父母,也在情理当中。
无论从那个角度,都不好去谴责一个人的善意,在寻子多年终于得到儿子郭振的消息时,郭刚堂夫妇的选择也颇为束手无措,面对曾经买卖自己儿子的养父母,还得将他们当做“一门亲戚”。
并且充分尊重儿子的意愿,他愿意跟着养父母生活,就跟养父母,想要跟随父母,就跟随父母,不想再给孩子造成“二次伤害”。
其实,困扰着郭刚堂一家的,也是很多失孤家庭共同面临的“精神困境”。
02
在《失孤》之前,还有一部比它上映早一年的电影,名字叫《亲爱的》,由陈可辛导演,赵薇、黄渤、张译、郝蕾等人联合出演,同样是一部打拐题材的电影,一样改编自真实事件。
由黄渤饰演的田文军和郝蕾出演的鲁晓娟,感情已经在现实之中貌合神离,婚姻即将走到尽头,他们唯一的纽带就是儿子田鹏了。
像大多数被拐卖的孩子那样,常常在一个寻常的日子里,父母的一个不留神,孩子就不见了。之后,就是不断地寻找,报警,最终确认:孩子被人贩子拐走了。
在数年的找寻中,田文军和鲁晓娟才发现,和他们一样丢失孩子的,比比皆是,并不在少数。他们抱团取暖,相互慰藉,为着共同的目标而不断寻找,寻找,再寻找。
有的父母,很幸运地寻找到了自己的孩子,而有的父母,或许终其一生都无法再见到自己的孩子,不知生死,不知去向,一片渺茫。
田文军是那波幸运者中的一位,经过千辛万苦,他在安徽某个村落找到了自己被拐卖的儿子田鹏。可是,这时候,他的困难来了:在当地村民眼中,亲生父母的他们,反而成了外来者,甚至是试图拐卖孩子的罪犯。
而田鹏,由于被拐卖时年纪很小,和养母几年的生活中,渐渐产生了感情,完全已经不认识自己的亲生父母,对田文军充满了敌意。
但田文军依然是幸运的,孩子终归是找到了,年纪还小,再多的陌生,再多的隔阂,都可以慢慢培养,慢慢融化。不像郭振,已经成人,对父母完全陌生,理性上,他知道他们是自己的父母,从各种新闻中,也能理解父母的不容易,但对于养父母,他也同样难以割舍。
而片中最悲剧性的人物,莫过于张译饰演的王总。
作为寻找孩子的团队“领头羊”,他一边要鼓励队员,一边又渴望有一个孩子。可生孩子,又存在着各种困难,孩子找不到,又无法确认去世,准生证等一系列问题就摆在了眼前,最难过的,还是心里那道坎,因为再生一个孩子,在父母看来,就是对失去的那个孩子的“背叛”,可此时妻子已经怀孕,又不得不作出抉择,宣布找不回的孩子的“去世”,以换取另一个孩子的合法降生。
张译的呜咽,哭出了很多失孤家庭所共有的疼痛。
由赵薇饰演的养母,不过是一个愚昧无知的农村妇女,她有过错吗?当然也有,就像文章开头网友质疑的那样,没有买卖,就没有伤害,不能因为自己不能生育,就将别人的孩子占为己有。
但你又无法否认她的善良,作为一名母亲的温暖底色。在孩子被亲生父母带走之后的疼痛,和亲生父母也没什么区别。
我们能够做到的是什么呢?
大概只能寄希望于国家的富强,法律的健全,愿这个世界再无拐卖事件,愿所有失去孩子的人都能寻找到自己的孩子。
田文军田鹏郭振父母郭刚堂发布于:山东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